公告:请善用上面的关键词查找功能,如需代找书籍请加微信号:1376292438

大集譬喻王经.上下卷.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宋刻本

此本《大集譬喻王经》隋代阇那崛多等译,别称《大集别品》或《譬喻王经》,乃释尊以各种譬喻,对舍利弗说如何在菩萨与声闻、缘觉二乘的修行中,具足各种善根。本经译自梵本《大集别品》十万偈,属于早期集结的《大方等大集经》八十卷系统。此为宋刊思溪藏经本,每卷前皆冠有扉画《教主释迦牟尼佛说经处》一幅。

本经译自梵本《大集别品》十万偈,属于早期集结的《大方等大集经》八十卷系统,是大乘佛教《般若》、《宝积》、《大集》、《华严》、《涅槃》五大部之一。「大集」者,意为「大众会集」、「诸法聚集」,表示说法内容丰富,听经者众多云集。

二帙书衣外包绿地龟背云纹与如意绣球纹织锦,典雅端庄。内叶纸质莹洁如玉,纹路缜密如丝茧,故旧称茧纸本。每卷前皆冠有扉画「教主释迦牟尼佛说经处」一幅,占一版四半叶,构图饱满,用线繁密,刚柔并济,具装饰趣味;佛、菩萨数十人,品相上佳。经文字体清劲,镌搨古雅,墨色匀称,雅近唐代书家欧阳询书体,而又笔带颜风。每版折为五半叶,每半叶六行,每行十七字。版心上记帙号:「发一」、「发二」,中标版次,下署刻工名,计有「祖、敬、徐坚、郑、兮、王、以」等。卷首与卷末均有经题「大集譬喻王经卷上」(卷下)」,下署千字文帙号「发一」、「发二」,卷末题名之后,并附有音义。

本卷刻工中,徐坚之名又见于宋代宝礼堂所刻的《四明续志》;《四明续志》是浙江地区的刻本,故本经应亦为「浙本」。又于卷首有千字文帙号,可知本经应属于大藏丛书。宋元间,浙江地区刊刻的大藏经有《圆觉藏》、《资福藏》、《普宁藏》,后二者版本皆出于前者;而本经的版式行款、书体雕风,乃至于千字文编号,与此三大藏皆相同。本经扉画则与元代续雕的《碛砂藏》同为「西藏-尼泊尔」样式。故可知本经应属于宋代湖州 (浙江吴兴)思溪圆觉禅院雕刊的藏经系统,而装帧印经或在元代。

阇那崛多(公元522-600年),华言“至德”,隋代著名译师,犍陀罗国人,属刹帝利种姓。父名跋阁逻婆哕(金刚坚),有五子,崛多排行第五。他童年时代,即发心出家,征得父母同意后,投本国大林寺,礼胜名为师。年二十四,受具足戒。年二十七,与师结志云游,逾雪山,历艰险,至厌但国。其地野旷人稀,所需饮食,无人营造。崛多为奉养其师,乃暂舍具戒。其后,师徒辗转迁徒,经于阗、吐谷浑(今青海西岸)到达鄯州(今青海乐都)。三年长途跋涉,艰辛备尝。同行法侣十人,有六人死于途次。北周明帝(宇文毓)武成元年(公元559年),崛多等到达长安,草堂寺。至此,行止既定,崛多再登净坛,重受具戒。未几,被诏入宫,与帝共论佛法。帝井为其造四天王寺。建德三年(公元574年),周武灭佛,强迫僧徒还俗,崛多等亦被逼改从儒礼,然彼等誓死不从,被放归本国。他们离长安后,出甘州(今甘肃张掖),至突厥(今鄂尔浑河流域)。不久,其师圆寂,崛多孤身一人,随缘弘化。时有华僧宝暹等十人,从西域采经东归,途经突厥,闻高齐已亡,周武灭佛,正进退两难,得与崛多相遏,彼此共结友好愿弘大法。隋兴,佛法重光,暹等先费经至长安。开皇四年(公元584年),崛多亦被延请至京。其时隋文帝杨坚幸洛,崛多前往奉谒,帝甚喜,当即委以译事重任,“新至梵本,众部弥多,或经或书,且内且外,诸有翻传,以崛为主”产他经过十五年之辛劳,译出《佛本行集经》等三十余部。隋开皇二十年(公元600年),崛多圆寂,世寿七十有八。

佛

佛

佛

佛

百度云下载:大集譬喻王经.上下卷.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宋刻本

三六零下载:大集譬喻王经.上下卷.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宋刻本

发表回复